材料一: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
注: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
材料二:我国西部某县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资建科技工业园上,但最终收效甚微。该县政府通过反思和调研,决定调整思路。他们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科技投入和信息服务,关闭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煤窑和小水泥厂等,根据本县土壤、气候和资源等特点,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加工和优质苹果种植,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充分利用本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确定新的招商项目。该县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3)结合所学经济常识,并根据该县的成功经验,谈谈西部地区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运用有关人民群众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等多个方面。2013 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禁令之下,无论是官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灰色收入少了,办公用房小了,公车不能私用了,单位常见的福利不见了,各种礼节活动取消了……有公务员袍怨:“收入低,责任大,晋升难,公务员不好当。”
结合材料,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当好公务员?
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 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
材料二: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提倡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主旋律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愿望;多样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体现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为可或缺,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为我国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提出至少四点建议。
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落实“走在前列”新要求,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提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新境界、新作风,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山东省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