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你认为哪个结果是不可能的
A.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小时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
B.将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
C.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
D.将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小时,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
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种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
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核模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问: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 | 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
C.乳酸菌、蓝藻、蛔虫、水稻 | D.蓝藻、蛔虫、水稻、衣藻 |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及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 B.①⑥④②⑤ | C.①②⑥③⑤ | D.②⑥①③⑤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能不同 |
B.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的细胞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
C.有些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它们的结构及组成成分完全相同 |
D.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
如下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石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48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A.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B.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C.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D.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