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很多人称这次大会为 “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在开幕致辞中呼吁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有效协议。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本次峰会。
哥本哈根峰会集中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发达国家须制定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须“行动起来”参与减排活动。中国则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中国推动本次会议取得进展的一个最重要举措,就是提出了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肯定要增长。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1)“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哥本哈根峰会集中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人类所采取的各项减排措施,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3)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哥本哈更气候大会,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4)中国则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但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体现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
(1)“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蕴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后,财政部门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落实并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发展。
材料二:2009年,按照中央关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和要求,在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的形势下,中央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投入,初步安排“三农”支出7161.4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材料三: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支出、以建设民生工程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上,又反映在采取一系列减税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上,增强了各方面抵御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2008年3月6日电,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调查显示,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北京、上海、深圳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均超1 成。国家发改委透露,国家要进一步加大供需双向调控力度,调整完善有区别的信贷、税收政策,形成合力,稳定房价。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宣布,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材料二说明什么经济学道理?
(2)如何运用货币、税收政策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国宪法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政治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简述我国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