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围绕“生态文明”,某校高一(1)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分组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本校同学及家长中展开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塑料盒和塑料袋的现象非常普遍,全校一次性食具的月使用量超过10000只,每个家庭塑料袋的月使用量达150个以上。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塑料盒、塑料袋会危害臭氧层;用它们装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它们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二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获悉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6月 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该项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学生会组织一次主题为“绿色消费校园行动”的宣传活动。
(1)通过本次调查,同学们认识到白色污染与人民的消费观念密切相关。请你谈谈在抵制白色污染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的核心是什么?
(2)请你探究该项规定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成功飞上太空,正常入轨,9月27日,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为庆祝神七的成功。某校高三(1)班学生组织了“太空漫步、神七壮举”的主题班会活动,现在请你一起参加。
班长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神七”发射的视频。以下是视频反映的主要内容:
“神七”升空,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中国的航天产业每年平均投入上百亿元,可以产生5至6倍的辐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看完视频以后同学们围绕“神七“成功发射,展开了辩论,一方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要依靠自己,不断地否定已有的认识,就能促进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学们通过这个主题班会在一次认识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时代,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班主任的提议下,同学们决定在全校发起一个倡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我做起。”
(1)你是另一方辩手,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
(2)在倡议中要阐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提供理论支持。
(3)该班学生决定在全校宣传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可以选择哪些宣传形式?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感受讲述自己的家风。所谓家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一个家庭中的传承,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传统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如“一粥—饭,当思来处不易;丰丝丰缕,恒念物力雏艰”,这些对我们夸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家风是什么”,实则是寻根——寻找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当今这个时代,重温家风、家规和家训的活动为什么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2)历址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侍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二点可行性建议,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路沿线各民族之间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和而不同。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试说明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意义。
(2)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