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平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 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2年 |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2007年 |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2)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材料二中“依法治国”路线图的正确性。
2014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国务院派出大批工作组到全国调研,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定向调控”首次面世。定向调控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2014年的成功实践说明定向调控的正确性,而且它也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
材料:2015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
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
某著名财经人:少罗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
材料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材料二: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材料一中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