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
表1 2006--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 |
文化产业增加值 |
||
总量 |
比上年增长 |
占GDP比重 |
|
2006 |
5129亿元 |
21.5% |
2.45% |
2007 |
6412亿元 |
25.2% |
2.6% |
2008 |
7600亿元 |
18.5% |
2.75% |
注:①2009年1—7月,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仍达17%。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②20世纪80年代,美、日、英、意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
表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单位:亿元)
注: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
该在4万亿元左右。
(1)指出表l、表2(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据此分析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材料一文化产业是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的产业,特别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激励斗志,战胜困境。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经济周期”运行。1929年经济危机造就了好莱坞和迪斯尼,美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剧、韩国音乐等“韩流”风行亚洲。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进行阐释。(6分)
材料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产业及其产品越
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文化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面临着活力不强、融资困难、人才短缺、文化贸易逆差大等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低估。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我国政府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分)
建国以来,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变化,中国政府在价值理念、职能完善、机构优化、完善机制、依法执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与创新,实现了向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的初步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观,从物化的思考和选择到以人为本观点的确立,从强调政府是一个权力中心到强调政府是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从强调强势国家的治理到强调社会的参与协同治理,从政府行为的秘密性到公开性,从依靠人治到重视法治。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实现上述转变体现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请阅读下列材料,参与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运用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话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