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一些新现象出现。回答问题。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
|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 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有( )
①可乘火车、轮船旅行
②电报、电话已成为通讯工具
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④大气、河流污染严重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
|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
|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
|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
|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
| B.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
|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 A.清朝末年 | B.民国初年 |
| C.民国后期 | D.“文革”前后 |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 C.自然经济的瓦解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