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年议会先后通过《排斥法案》和《人身保护法》的主要目的是
A.用法律形式巩固革命成果 | B.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
C.健全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 | D.捍卫宗教改革的成果 |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见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一卜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2年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 |
B.一战后张謇南通大生纱厂逐渐走向衰落 |
C.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对接 |
D.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比较下面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
B.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
D.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