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郎中。英宗初,用荐擢河南右参政。居官清慎,布吏才。
正统八年,大臣会荐,迁浙江发布政使。久之,盗大起闽、浙间,赦而再叛。景帝即位,发兵讨之。原贞尝策贼必叛,上方略,请为备。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而温州余贼犹未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佥事,调军讨之。遂拜原贞兵部左侍郎,参信军务,镇守浙江。丁母忧,当去,副都御史轩鞔请留之。报可。
景泰元年,原贞进兵捣贼巢。俘斩贼首陶得二等,招抚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男女。捷闻,玺书奖励。请奔丧。逾月,还镇。复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顺,析丽水、青田;县地置云和、宣平、景宁四邑,建官置戍,盗患遂息。论功,进秩一等。浙官田赋重,右布政使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佥事沈辚、崔源,皆得赠恤。六月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故。未几,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镇焉。福州、建宁二府,旧有银冶,因寇乱罢。朝议复开,原贞执不可,乃寝。
五年冬,疏言:四方屯军,率以营缮、转输诸役妨耕作。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苟增万人屯,即岁省支仓粮十二万石,且积余粮六万石,兵食岂有不足哉。今岁漕①数百万石,道路费不赀。如浙江粮军兑运米,石加耗米七斗。民自运米,石加入斗。其余计水程远近加耗。是田不加多,而赋敛实倍,欲民无困,不可得也。况今太仓无十数年之积,脱遇水旱,其何以济!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臣昔官河南,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悉转徙南阳、唐、邓、襄、樊间。群聚谋生,安保其不为盗?宜及今年丰,遣近臣循行,督有司籍为编户,给田业,课农桑,立社学、乡约、义仓,使敦本务业。生计平定,徐议赋役,庶无他日患。
时不能尽用。后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已,复镇浙江。英宗复位,罢归。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          《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漕: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丁母忧,当去去:离职
B.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褒:表彰
C.汰冗食浮费汰:裁减
D.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稽:缉拿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赦而再叛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①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②君幸于赵王
C.①且积余粮六万石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①其何以济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说明孙原贞“有吏才”的一组是
①原贞尝策贼必叛   ②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
③迁浙江左布政使   ④命考察福建庶官
⑤原贞执不可,乃寝   ⑥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把文言阅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3分
翻译:
2.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3分
翻译:
3.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4分
翻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孟子》、《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③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④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①财:通“材”。②私淑艾:不是直接作为学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学的。③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根据①、②、③三个选段,简要概括孟子的教育思想。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宝界山居记
【明】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chǔ)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 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aì):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束隘迫狭或:如果
B.不足以水之趣极:穷尽
C.不能自引决顾:转折,却
D.令人千载有遗也恨:痛恨

根据文章,下列句子全部直接写太湖的一组是()
①广五百里②重涯别坞,幽谷曲隈③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④山或孤孑卑稚⑤漭淼澒洞,沉浸诸山⑥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2)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城救理乘:登上
C.金兵薄城下,始悔之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故事:旧事,旧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否将君累.衷甲
若属皆且所虏余与四人拥火
帝注礼甚渥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样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很好地表达。

这一则文字侧面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诸侯曰语:谈论
B.尸填满沟壑委:丢弃
C.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祸患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