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
北斋雨后
[宋]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
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咏山泉(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