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五 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2009年5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深入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5)结合材料二、材料四,谈谈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解。
(6)运用《政治常识》中政党的知识说明,编写发行《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的政治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财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2)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五十年来,受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人类不合理开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由地震、旱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人类愈来愈关注自然问题。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为更好地防灾减灾,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必要的应急知识与预案,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

曾经有过这样感人的一幕: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彼得伯勒的车道上,众多汽车在一名男子的指挥下纷纷停车,为匆匆赶往河中的鸭妈妈和它的小宝宝们让道。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动物,自然,乃至于一切生命?有人说,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对待生态和生命的态度,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的思想文明水平。环境问题与其是说是一个具体科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反映的是人类对生活的思考,人类对世界的思考。
(1)环境问题就是哲学问题吗?
(2)为什么“环境问题与其是说是一个具体科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有何意义?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5省市遭遇百年不遇大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大旱之后必有大涝。2010年5月以来,南方多省市又相继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形成大面积洪涝灾害。从大旱到大涝,全国上下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同心协力抗旱排涝。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思考造成大旱大涝的原因。旱涝的直接原因在于降水的多与少,而大的气候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各种极端的气候事件。旱涝的背后更有人祸因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水利设施建设又不足,各种应急不力等等。大旱大涝再次警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有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要重视科学抗旱抗涝体系建设……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道理的?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37
0.424
0.45
约0.46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材料三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
材料四: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原因。
(3)作为公民,你认为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4)依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