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 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和 。
(2)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 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 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填序号)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材料二 2010年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 ℃以上。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
(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4分)
(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根本措施。(3分)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左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右图)回答问题。(18分)
(1)由材料一左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图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8分)
读北半球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如果在N河上兴建水库大坝,你认为应建在A、B哪处?请说明理由。(6分)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
(3)如果在该地建码头,甲、乙两城镇沿海更具优势的是哪个城镇?其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