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⑴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本诗的题材是。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
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体裁角度看,两首诗都属于。
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陶者是底层社会的劳动者,其生活贫苦以至于屋无瓦片。 |
B.“鳞鳞”二字既是写大厦之多,同时写出剥削者比比皆是。 |
C.“尽被占”写出了蜜蜂享受尽无限风光和采花酿蜜的自由。 |
D.“为谁辛苦为谁甜”无疑而问,以反诘语气抒发强烈情感。 |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又各具特色,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古诗词鉴赏,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蒋冕(明)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蒋冕,明代诗人,为人刚正,遭到忌恨和排挤。、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
、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速度之快。
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
C “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
D “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苏轼也写过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
观梅有感
(元)刘因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②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注】①刘因是元初诗人,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此诗写于元灭南宋之时。②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古人称像林逋这样的有才德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此心元不为梅花”,作者心里挂念的不是梅花,那么他挂念的是什么?
答:请指出诗中运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这首词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请结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处诗文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