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选项中的说法均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
B.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亚硫酸钠溶液,测定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 |
C.实验过程中某步骤:将0.1mol/L50mL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0.1mol/L55mL盐酸溶液中 |
D.加热烧杯,分离SiO2和NH4Cl的现象: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氨水不能鉴别Al(NO3)3、AgNO3、KNO3三种溶液 |
B.下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C.少量的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NaHCO3,说明酸性:H2CO3>C6H5OH>HCO3— |
D.淀粉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52g乙炔气体中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对数为10NA |
B.标准状况下,11.2 L 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
C.常温常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时,若溶液的pH变为13时,则阴极上失电子数为0.05NA (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
D.标准状况下,18 g 2H2O中所含的中子总数为10NA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阿伦尼乌斯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创立的电离学说、波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都对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B.山西王家岭煤矿2010年3·28透水事故被困工人,在井下靠吃木屑、树皮,喝凉水维持生命。木屑、树皮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
C.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
D.绿色荧光蛋白质(GFP)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
Na3N是离子化合物,它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以下关于Na3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3N与盐酸反应时生成一种盐 |
B.Na3N化合物中Na+的半径比N3-的半径小 |
C.在Na3N与水反应中Na3N是还原剂 |
D.Na+与 N3-的电子层都与氩原子的结构相同 |
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 |
![]() |
![]() |
![]() |
结论 |
能组成 Zn、Cu原电池 |
能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
白色沉淀 为BaSO3 |
说明反应 2NO2 ![]() (无色) |
选项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