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②。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佩玉:一种玉饰物,通常悬挂腰间。鸣鸾:车上鸾的鸣声。罢:停止。②物换星移:物象变幻,星辰移动,指时间流逝。
8、这首诗的颔联有什么写作特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                                                               
9、简析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贺铸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
从词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表现其什么特点?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D处)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
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C处)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唐·蒋贻恭《咏蚕》)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
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