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
A.“水乃生命之源” | 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
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 | D.“太空时代的人类” |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初 |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
C.20世纪70年代初 |
D.20世纪80年代末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建立苏维埃政权 |
D.获得“面包”与“和平” |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化 |
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