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深度和利用效率,却不是同步的。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互联网 |
B.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
C.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
D.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的利用——相对论 |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 B.尊崇道统 |
C.心外无理 | D.经世致用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 B.反省内心 |
C.存天理,灭人欲 |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 |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举起”和“苏联解体”。这些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