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巨型浮雕为“虎门销烟”。对其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解是
A.林则徐主持了禁烟运动 |
B.中国政府进行了禁烟 |
C.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D.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艺术不是历史,但常常能反映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维新运动时期 | B.五四运动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会见萧万长,双方同意推动两岸周末包机磋商。这表明( )
①“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与往来都有重大意义
②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三通”
③实现“三通”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一个中国原则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下边图示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
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
C.十年"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