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 白
1.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2.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竹叶稻叶荷叶柳叶、鱼鳞瓦油纸伞乌篷船青石桥,打湿了衡山庐山黄山峨眉山雁荡山、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
3.南方落雨的时候,北方总是落雪,雪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烽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大寨梯田草原敖包黄土窑洞,覆盖着三边三秦三晋雁门关嘉峪关准噶尔柴达木克拉玛依锡林浩特,渭河黄河塔里木河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
4.落雨的南方,柳永和杜牧的南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落雨的北方,岑参与王翰的北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温暖湿润的气候让南方多流水,正像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沙一样,清清流水让南方像桃花般妩媚多情,苏州、杭州、桂林,精致的城郭荷叶一样浮在南方的流水之间,黄梅锡剧越剧和那多如芝麻绿豆的采茶调秧歌调,都像南方甘蔗一样甜。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秧歌蝴蝶……
6.大平原大草原大戈壁,古歌仿佛从诗歌源头沉吟起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便是北方,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高亢悲愤的嗓音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不多的雪水融进一条叫黄河的河流,泥浆血浆似的流水凝滞不动,汉民族就在它两岸玉米高粱似的遍地生长……
7.南北地理不同肯定要造成生理差异,进一步会在文化心理人格上留下影响。例如北方多琵琶、唢呐,南方多二胡、洞箫;刘德海在北方弹的是“阳关三叠”“十面埋伏”;华彦在南方演奏的是“梅花三弄”“二泉映月”。多少朝代兴亡,多少季节更迭,东南风和西北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北方的陈忠实贾平凹在写作《白鹿原》《怀念狼》时,南方的叶兆言苏童正在构思《夜泊秦淮》《妻妾成群》。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中,北方将士骑马饮酒佩剑打仗歃血为盟刎颈之交桃园三结义;而在杏花春雨小桥流水里,南方才子则划船吃茶提笔赋诗秀才人情纸半张文人相轻老死不相往来。北方和南方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时空,北方在西北风中脚踏坚实的大地,而南方则在东南风中轻飘飘地浮起来。
8.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9.正像北方的雪会一直落下去一样,南方的雨也不会有停止的时候。北方的雪落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石家庄,南方的雨落在南京、昆明、杭州、香港。北方的风雪中,大豆高粱小麦棉花早已收获;南方的烟雨里,水稻茶叶甘蔗桑叶正在成熟。北方西北风中的白杨像壮汉冲冠的怒发,南方春雨里的杨柳像美女飘洒的青丝。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行走着骆驼和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和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和北方都在大洋西岸;北方南方就在地球东方。(选自2004年第1期《美文》,有删节)
试析文章的题目“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根据二三自然段说说南方的落雨和北方的落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然后回答它们在哪个方面有相同的地方。
阅读文中②、③段文字中划线句子,作者将一系列景物和地名巧妙地串连在一起,请简要叙述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第⑦段中作者说:“南北地理不同肯定要造成生理差异,进一步会在文化心理人格上留下影响。”请概括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文化特征。
第⑨段中的画线文字看似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简单重复,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请具体分析这部分画线文字在文章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①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曲、赋、小说、戏曲,和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③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不同类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④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它们都以形象性取胜。
⑤阅读以形象性取胜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形象空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关于第三段中“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的“兴象能力”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象能力”的强弱与否与诗歌的凝练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语言越凝练,诗歌中包含的物外之景,言外之旨就越丰富,诗歌的“兴象能力”就越强。
B.因为诗歌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以需要刻意凝练文字,于是它的“兴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不仔细品味,就无法感受到诗歌中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C.因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并且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兴象”。
D.诗歌的“兴象能力”之所以往往强于散文,就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更凝练,含义更丰富。

对第三段中“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散文的“意”表达得比诗歌更为显豁的原因就在于“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受诗歌格律、体式的限制无法说明白的东西,都可以清晰的、自由的表达出来。
B.中国古代散文相对诗歌来说比较舒展,可是要在散文中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也必须锤炼语言。
C.中国古代散文“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所以,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
D.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象能力”不如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散文的“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下列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艺术的形象性”的中心,进行了中外艺术差异性的比较,中国不同艺术形式的内部比较,着重将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艺术形象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B.第四段中列举的不同类型的散文,都很好的体现了“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这一特点。
C.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很重要,但这只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D.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但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给我们对艺术世界的探索以巨大的启示。当我们为当今存在的种种艺术门类中难以尽数的各种作品而惊异时,不也应去思考、寻找其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选择因子”和“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吗?当然在这里,或许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为重要,但不管怎样,这种思考与寻找无疑将会是我们从艺术的奥秘中去探究和“发现”人类的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要打开的不是一个仅由确定的因果环环相连的必然性关系链,就像拉普拉斯所设想的“ 宇宙”,只要有了质量和速度,人便可预测它世世代代的发现。在这里,我们经常看到“ 偶发事件( 随机现象)”,它所遵从的或然性规律是在大数量下呈现出来的。而艺术“事件”都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绝非实验室中可任意重复的实验,它总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每个艺术事件从表面看的确像是上帝一时兴起掷出的一颗骰子。不过,不应忘记,掷骰子绝不会掷出一至六点以外的点子,艺术世界中也不会出现客观法则(即法律)容许度以外的事件。
中国古代,清雅幽远的古琴是士必须掌握的六艺之一,喧闹火爆的吹打乐则是民间社火中缺少不了的。追究这两类音乐的产生,会发现其间有许多个偶然性,但人们又会看到:古琴与中国的“ 士”那样协调,吹打乐又是那样为社火增添光彩,若把二者交换个位置,无疑十分荒谬可笑。这样的对比到处可见,我们不能设想在封建桎梏下的中国舞台上产生女演员双腿裸露的芭蕾舞形式,而这种舞蹈艺术产生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却又那样自然。
从这些个别事件中,我们已可看出在这些“偶然”背后,似乎存在着规律。进而,当我们把上下数千年绵延五大洲的艺术世界中各种“独一无二”的事件放在一起时,我们将看到其中确实有某种“ 必然”的法则,如果,这上下数千年是个可重复的实验,人类重新从蛮荒开始,我们会得到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但是,其背后的法则应是同一的。
1.第二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A.在发现规律方面,艺术世界要难于物质世界。
B.物质世界是一个由确定的因果环环相连的必然性关系链。
C.探索艺术世界的变化规律不能通过对某确定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去进行。
D.在世界中寻找其变化规律的方法不可能是“设想”和“预测”。
2.第三段通过分析古琴、吹打乐、芭蕾舞产生的条件和环境,旨在说明
A.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B.古今中外的艺术世界各具特色,各显风采。
C.中国古代艺术虽具民族特色,但封闭落后,不如西方国家艺术形式开放自然。
D.清雅幽远的古琴和喧闹火爆的吹打乐在中国古代出现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而女演员双腿裸露的芭蕾舞形式产生于欧洲则完全是必然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艺术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探求艺术世界的规律应更多地着眼于社会环境。
B.自然科学虽然与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给我们对艺术世界的探索以巨大的启示。
C.在艺术世界里,艺术事件的出现都是随机的,它遵从或然性规律而无必然性规律可循。
D.在艺术世界里的每一个“偶发事件”中,都既包括着偶然性,又包含着必然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朋友从网络上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这位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照片显示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他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事情,来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对此我有话要说,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话可谓: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告诉人们: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令人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他说: 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1.对“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中的“焚琴煮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文人面对美好的世界吟诗作文,写出极其美妙的作品。
B.指责科学只顾自身的发展,不重视保护和发展美的艺术。
C.济慈等诗人墨客强调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极佳的文学美感。
D.批评科学的发展破坏了艺术美感,糟蹋了古典美。
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东隅”和“桑榆”在文中各有所指,所列材料全都属于东隅范围的一项是
①乘坐俄国太空舱,日绕地球十六圈
②从宇宙飞船到太空港,中国航天越飞越高
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⑤九霄云外处,展开“太阳镜”。人工可照明,此乃人造月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会发现更多具有美感的天文现象,如果李白、苏轼能再世的话,也会以此为题材去写作的。
B.吟咏明月的佳作不仅过去出现,今后也会出现,而且有的会更具科学色彩。
C.随着科学不断发展,新的研究疆域不断开拓,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而由现代美所取代。
D.科学与艺术是对立统一的,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美,它们不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可以渗透和熔铸在一起。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0—12题。
天 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给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只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有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很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角斗。
“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你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着,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雷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愧悔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沙拉。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花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叹息,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他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选自《许行小小说精编》)
10. 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解说。
含义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雨果《炮兽》中的几节文字,完成7—9题。
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全体船员发出了一声呼喊
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他抓住一袋伪钞,冒着被压死的危险把这袋伪钞扔到大炮的车轮中间。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这袋伪钞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一块小石头可以阻挡一块岩石的滚动,一根桠枝可以改变雪崩的方向。大炮颠踬了一下。炮手也抓住这个难逢的机会,把铁棍插进大炮的一只后轮的轮辐中间,大炮停下来了。
大炮有点倾斜。汉子拿着铁棍使劲往上抬,意在使它翻一个身。这只庞然大物倒下来了,声音像一口大钟跌下地来那么响,汉子浑身冒汗,用尽力气窜过去,把舵索的活结套在这只翻倒的怪物的青铜脖子上。
斗争结束了。汉子胜利了。蚂蚁战胜了巨象。侏儒俘虏了闪电
7. 全体船员为什么“发出了一声呼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画曲线的几句描写,展现了年老乘客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答:______ _______
9. “蚂蚁战胜了巨象。侏儒俘虏了闪电”这一句有什么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