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大年初七上班头一天,为了狠杀“年气”,督促公务员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扬州一民间团体市民观察团,派出91名团员,带着摄像机来到该市城区各级政府门前,专门“聚焦”上班迟到者。在91名观察员中有一些人为了新闻轰动效应,请朋友伪装成公务员进行拍摄,并发表到网上。
请结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来分析上述材料。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5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
“十五”期间 |
“十一五”期间 |
|
GDP增长率(%) |
8.3 |
8.8 |
11.2 |
税收增长率(%) |
11.4 |
15.5 |
21.8 |
税收弹性系数 |
1.37 |
1.76 |
1.95 |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材料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略判断。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材料一 现代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向“北上广”等中心城市聚集。大学生小娅毕业后,再三考虑,决定留在上海就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我想在上海打拼几年,有了经验之后再自己创业”。
材料二 “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姑,留守儿童苦,空巢老人孤……”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小娅的就业选择。
(2)从《政治生活》角度,针对材料二中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请你就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