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①,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辈兴阑矣阑:衰落
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酡:酒后脸发红
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
D.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③遭戆者于道。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乞人张氏传
清·刘大樾
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其二女赖张氏以嫁。其后,合肥岁连不登。张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妇事舅姑,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载不行矣。然吾以为民秉之彝,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然勃谿诟谇,禁之而不止.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也;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规则。③勃谿诟谇:争吵、辱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钟于人而于石钟:聚集
B.合肥岁连不登:丰收
C.犹至余家行乞也间:断晰续续
D.不能禁其改也适:适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依左氏庑下臣壮也,犹不如人
B.桐之民有欲娶张氏,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尽绝人心乃设九宾礼
D.其于君父人伦之间或咎其欲出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组排比句,由天地灵秀之气,引出人间浩然之气,从而点出文章主旨.。
B.张氏在桐城漂泊乞食时,有人想娶她,但公公反对,张氏放弃改嫁机会,奉养公公终生。
C.作者以质朴的文字,简练真切地记叙了张氏历尽坎坷的人生际遇,赞美她的美好心灵。
D.文章用“缙绅大夫之家”的表现作为反衬,突显张氏的为人品格,深化文章的主题、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
(2)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博尔术,阿儿剌氏。父纳忽阿儿阑,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邻好。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时诸部未宁,博尔术每警夜,帝寝必安枕。语及政要,或至达旦。君臣之契,犹鱼水也。
初,要儿斤部卒盗牧马,博尔术与往追之,时年十三,知众寡不敌,乃出奇从旁夹击之,盗舍所掠去。即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下令殊死战,跬步勿退。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又尝溃围于怯列,太祖失马,博尔术拥帝累骑饵驰,顿止中野。会天雨雪,失牙帐所在,卧草泽中,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迹不移,及旦,雪深数尺,遂免于难。篾里期之战,亦以风雪迷阵,再入敌中,求太祖不见,急趋辎重,则帝已还卧憩车中,闻博尔术至,曰:“聪天赞我也。”
丙寅岁,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尝从容谓博尔术及木华黎曰:“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汝等宜体此勿替。”遂以博尔术及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各以其属翊卫,位在诸将上。
皇子察哈台出镇西域,有旨从博尔术受教,博尔术教以人生经涉险阻,必获善地,所过无轻舍止。太祖谓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逾是。”未几,赐广平路户一亡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
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谥武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邻好敦:亲善
B.盗所掠去舍:住舍
C.君臣之契:投合
D.赐广平路户一万七千三百有为分地奇:零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木华黎张毡裘蔽帝乐琴书消优
B.朕教汝,亦不逾是凌万顷茫然
C.烈祖神元皇帝接境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出奇从旁夹击之今其智反不髓及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博尔术沉着勇敢,灵活用兵,从要儿斤部族士兵手中夺回被盗的牧马。
B.怯列一战中,博尔术与木华黎一起张开毛毡皮裘掩蔽太祖,三人幸免于难。
C.篾里期之战,博尔术深入敌阵救护太祖,受到太祖高度褒奖。
D.博尔术受命教导皇子察哈台,太祖对博尔术的方法非常认同。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
译文:
(2)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错,汝等宜体此勿替。
译文:

课内翻译: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已约,乃引兵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引兵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躞不能支度:估计 B.二年三月,兵直州南引:率领
C.生者予万金致:得到 D.虽亲属不贷:推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围陕②但求欲死,不顾利害
B.①虏尝许河南元帅②时操军兼饥疫,死者太半
C.①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君也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