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差异最大,导致这一差异最有可能是 
|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
| B.中西部的人口少,经挤发展迟缓,文化消费观念滞后 |
|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所不同 |
|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消费 |
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
|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
|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内蒙古高原 |
| D.雪山连绵是云贵高原山地景观 |
图是我国四个省区图,读图回答36~37题。
四图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位于地势第三阶梯的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5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
|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
|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
|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
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 A.一直顺水航行 |
| B.以逆水航行为主 |
|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
| D.先逆水后顺水 |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28~30题。
P地的气候特点
| A.全年温和湿润 | B.年均温在0℃以下 | C.全年高温多雨 |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
七月Q地比P地
| A.人口密度大 | B.黑夜时间长 | C.日出时间相同 | D.平均气温高 |
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填海造陆 | B.地震频繁发生 | C.冰架崩裂及消融 |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
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和南极洲4个气象站气温曲线图,回答25~27题。
法拉第站在哈利湾站的
| A.西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关于四个气象站气温的正确叙述是
| A.最低气温均出现在7月 |
| B.各站之间的气温差异夏季最大 |
| C.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法拉第站 |
| D.南极气温年较差为22℃ |
东方站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主要原因是东方站
| A.纬度比南极点高 | B.海拔比南极点高 | 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D.终年盛行西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