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其中法制建设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
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
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四 《日本帝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帝国议会。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特选的议员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才能生效。……军队的统帅权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仅属天皇掌握。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和日本两国政体的异同点。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
⑴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⑵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什么?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为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
⑶当时中国成了“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中西方科技上的差异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材料一中导致普罗塔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⑵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⑶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⑴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⑵根据材料二,为什么《孔子改制考》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⑶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⑷结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语言要精练,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⑵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⑶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⑷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⑸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十分活跃,都开始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两例说明。
(3)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
解放自身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