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的产生量,探究“25℃室温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材料和器材: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
(2)方法和步骤:在25℃室温条件下:
①挑选足量的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随机分成2等份。编号为A、B。
②A组不做处理,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毛叶枣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一小时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数据。
⑤每隔3天,重复步骤③④。
(3)结果和结论: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下图(图1、图2分别表示A、B组实验结果)。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CO2产生量与乙烯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乙烯合成抑制剂有利于毛叶枣的贮藏、保鲜。
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性果蝇,其体
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2)若B、b 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雌性果蝇占总数的。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D、白眼d),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雌性)×(雄性)。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3分)下面的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Ⅰ、Ⅱ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色不抗虫 |
白色不抗虫 |
||
1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Ⅰ |
210 |
208 |
2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Ⅱ |
0 |
280 |
(1)上述两对性状中,和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Ⅰ、白色抗虫Ⅱ的基因型分别是、、。
(4)写出第一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G所示糖类的具体名称是;与RNA相比,在DNA分子中特有的一种F物质是。
(2)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填字母)。遗传信息是D中的
排列顺序。
(3)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这是由于一对D(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与一对A(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关系。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
灰身、分叉毛 |
黑身、直毛 |
黑身、分叉毛 |
|
雌蝇 |
3/4 |
0 |
1/4 |
0 |
雄蝇 |
3/8 |
3/8 |
1/8 |
1/8 |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