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几种史学观点,回答问题。
①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②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③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
④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⑤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请回答:
案例一: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对孙中山的评价结论
选择对应的史学观点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者。”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填充说明:只需在答题纸上填写对应的史学观点的序号

 
案例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

历史史实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示例:“圈地运动”
①③

A: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B:“扶清灭洋”口号
 
 
填充说明:运用不同的史学观点可能会对同一历史现象做出不同的评价,参考示例,请将对应的典型的史学观点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可以单选或多选。

 
案例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请运用全球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摘自《世界史》
回答: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

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句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一一一引自1911年4 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处于这种地位的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德国的什么要求? 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较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由于海船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世界。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方式。(6分)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2)比较材料二、三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8分)
(3)材料二认为“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6分)
(4)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之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 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讲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皇帝可以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吏,可以创制法律。
——《人教版历史教材》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什么政治文献?(4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对后来两国历史有何影响?(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李时珍
徐光启
徐霞客
宋应星
生卒年
1518~1593
1562~1633
1586~1641
1587~1666
著作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哥白尼
布鲁诺
培根
伽利略
开普勒
生卒年
1473~1543
1548~1600
1561~1626
1564~1642
1571~1630
成就
提出太阳中心说
提出宇宙无限论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方法方面的不同。(4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