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指出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对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观点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初期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现象?
(4)对发展商业,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阶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四: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1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1分)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1分)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1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5)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4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2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2分)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坡等遗址的陶文)(商代甲骨文)
材料二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材料三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重要原因。
(2)“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在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各有什么表现?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科技兴起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制约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我国四大发明指的是哪四项重大发明?对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