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主要是下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的变化。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甲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随着日光照射强度的变化,吸收CO2量与放出CO2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c~h指的是O2或CO2。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植物(阴生、阳生)的CO2变化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甲图中,A、B两种植物处于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指出乙图对应的c~h过程中能发生的是:
(3)当白天16h和黑夜8h时,在千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强度下才能使A 植物一天内吸收的CO2量超过放出的CO2量。
(4)若A植物长期处于5千勒克斯光照时,经测定其体内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3化合物的含量是
C5化合物的2倍,若将光强迅速升高至8千勒克斯,此时二者的含量变化是C3(升高、不变、降低),C5(升高、不变、降低)。若A植物继续处于8千勒克斯光照下,暗反应C5、C3的含量达到稳定时,C5的含量比C3(低、高)

养蚕在我国有3千多年的历史,经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组成为2n=56。其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西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2003年11月15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框架图,2006年1月2日,又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2008年12月。完成世界首张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使家蚕吐出了天然的金黄、鹅黄、绿、粉红、白、赭色蚕丝,而且永不褪色,重现了中华丝绸之路的光芒。请回答有关问题:
(1)欲测定家蚕基因组的DNA序列,应该测条染色体上的DNA。
(2)家蚕的黑色卵(B)对白色卵(b)为显性,绿茧(D)对黄茧(d)为显性,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B和b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黑卵黄茧和白卵绿茧未交配过的雌雄蚕若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实验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号染色体上。
方法步骤:
第—步:用上述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各2分)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不在第2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在第2号染色体上。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1).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___。
(2).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是_____性遗传病。
(3).若Ⅲ-11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
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
(4).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
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_____。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的Ⅳ-17的基因型
是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_。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
(5).采取____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此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白蚕豆根尖的 ___________区,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
(2)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部都显示放射性,其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
(3)提取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进
行离心,请参照右图①②③,在④中标出DNA分子可
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并在括号中写出各自的比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