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际做出判断。”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回答22~23题。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该观点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最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
C.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D.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东欧国家改革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都进行了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的改革
B.都是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
C.都放松或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
D.都在苏联的干预或占领下半途而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级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
④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国仅限于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这说明()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D.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目前,美国政府以向金融机构注资获得其股份的方式来抵御金融危机,有人戏称“USA”应改称“USSA”。其中新增的“S”指

A.State(联邦) B.Socialist(社会主义的)
C.Scviet(苏维埃) D.Science(科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