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 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
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
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
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 |
中国的出口 |
中国的进口 |
1972 |
32 |
60 |
1975 |
156 |
304 |
1980 |
1059 |
3755 |
1985 |
3865 |
3856 |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