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 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会议最后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1)请用国家机关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是什么国家机关?
(2)请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并接受审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对我国企业来说仍然是生死攸关之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造成诚信缺失、市场消费不旺带来投资迷茫、原材料价格暴涨引起成本增加等,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根据材料回答,企业应该如何经营才能成功摆脱困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各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f1、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根据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在振兴文化产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英国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胡锦涛主席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在谈到发展中俄关系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材料二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需性。俄罗斯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经过两国6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共同努力,中俄科技合作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中俄能够形成科技合作的格局。

阅读下面的图表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二我国内需不足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消费乏力。近年来。各方都在致力于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上想主意、出政策、下工夫.但农村这“一大块”的内需似乎仍不太“听使唤”,始终在拖扩大内需的“后腿”。为有效扩大内需,最近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1)概括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央提出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原因。

2009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发展”与“转变”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