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只有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只有0.2公斤;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年人均油料只有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只有0.83公斤。
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一时间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然而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
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如广西柳州地区大力推广的“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
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
问: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建国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60年民生”的转折点在何处?
(3)举例说明新中国60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走的弯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雄时代
刘邦早年曾到秦都咸阳服徭役,看见秦始皇出巡的队伍,感叹道“唉!大丈夫就当如此啊!”公元前210年,刘邦解送一批人去咸阳骊山修筑秦始皇陵。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让剩下的人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表示愿意跟随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次年,刘邦杀了县令举兵起义。
项羽是项燕的孙子,楚国的贵族。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外出巡幸,游会稽,渡浙江,项梁和项羽都去看热闹。少年项羽看到秦始皇驾车,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屯长的900名贫苦农民被征调渔阳屯戍,行至大泽乡,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陈胜.吴广杀死看押的军尉,召集众人一同起义说: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留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同声响应:“敬受命。”于是,900名戍卒揭竿而起。
(1)从材料来看,秦始皇在治国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一治国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刘邦是否实现“大丈夫就当如此”的意愿?请叙述理由。
(3)从历史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刘邦、项羽、陈胜等人的起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当时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用史实说明此后中国如何实现图中的“民主统一”?美国对“民主统一”后的中国持什么态度?
(2)尼克松访华之时,中美两国的对外关系各自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3)1979年邓小平为什么被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发生了哪些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以法国为例叙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2)你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4分

洋务派的“道”与“器”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与文化》
(1)文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洋务派对两者的态度如何?
(2)洋务派“天将器还中国”的论述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洋务派 “道”与“器”的主张?(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