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
(2)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
(3)从材料二、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历史文化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是两党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请回答
(1)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你认为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抗战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里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这次合
作两党共同的目标是什么
(4)国共两党阶级立场并不相同,结合材料,你认为国共为什么能够两次实现合作?

积极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你能以上材料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部分)

人物
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3)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

近代以来,家庭结构、婚姻观念、妇女地位、服饰装扮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的向姊妹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学——《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材料四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化碟,对家庭制度的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给我们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
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4)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的批判是必然的”?

(5)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请回答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75年出办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技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整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坚强,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渗透也日益加强。比如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等。
材料三

材料四 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中国),这些维系和调节家庭、国家和社会的传统美德凸显出不同凡响的现代性。…… “和而不同”为人们提供了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体现人类共同智慧的思维方式,同样也提供了人类共同向往的世界和平图景。因此,“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论无为而治与儒家思想的结合之于中国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概括16-20世纪世界经济联系的特点并具体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批判的学,不能盲目的学……”结合材料三两幅图片指出新时期中国如何学习西方的长处的。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的知识,说明“‘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5)综上,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
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
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巨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直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二
(1)在第一阶段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全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4)有学者认为:“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地位。”你是否赞同该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