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启动,地处苏北的盐城大力发展经济,化工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盐城市接纳的由苏南转移过来的化工企业也逐年增加。
材料三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情况表
地区 |
城市污水排放量(万立方米) |
污水处理厂 (座) |
污水处理能力 (万立方米/日) |
污水处理量 (万立方米) |
全 国 |
3625281 |
815 |
6366.3 |
1569071 |
北 京 |
129138 |
25 |
331.0 |
93198 |
内蒙古 |
37954 |
18 |
97.2 |
18752 |
上 海 |
221591 |
40 |
509.8 |
166024 |
江 苏 |
252280 |
111 |
559.2 |
153167 |
广 东 |
525979 |
74 |
669.6 |
185668 |
云 南 |
49159 |
21 |
110.1 |
27809 |
青 海 |
10798 |
2 |
13.5 |
2200 |
⑴分析化工企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原因有哪些?
⑵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地区分布上有何特征?原因何在?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读“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单位mm)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所处地区的优势是“—黑—白—红”。这里的“—黑”指的能源资源,“一白”指经济作物,“一红”指在特殊的干旱气候条件下,种植的红色农产品(如番茄、枸杞等)。红色农产品质量好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甲代表是河,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3)根据等值线分析A、B两地降水量的差别及主要原因。
(4)导致甲河流域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有效
的防治措施?
读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
A.植物种类增加 |
B.土壤肥力降低 |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为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在此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为。
阅读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
材料二: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4)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根据材料描述该气候特点并说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
(3)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
(4)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