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 色变为 色时,停止滴定。
(2)上述操作步骤①中错误是 (请指出
具体错误)。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4)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其读数为 mL。若记录读数时,起始时俯视,终点时仰视,则所测溶液浓度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20.00 |
0.50 |
25.40 |
第二次 |
20.00 |
4.00 |
29.10 |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mol/L。
为测定某卤代烃的组成,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量取该卤代烃液体11.4mL, 加入适量NaOH溶液, 加热反应至液体不分层;②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 再加入过量硝酸银;③过滤沉淀, 洗涤沉淀2~3次;④将沉淀干燥后称重。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加入过量硝酸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②中生成的沉淀为淡黄色, 则该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________
(4)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7.6g, 又测得卤代烃的密度为1.65g·mL-1, 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94倍。则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卤原子。
(5)写出该卤代烃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_________________
(12分)(1)乙烯、乙炔、甲苯、苯乙烯()4种有机物分别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
①若烃与H2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说明该烃分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若烃与H2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说明该烃分子是______________。
③苯乙烯与H2完全加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按分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可推断有如下性质:
①苯基部分可发生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
②—CH===CH2部分可发生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
该有机物滴入溴水后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下列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将除去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杂质所需的试剂填写在横线上:
乙烷(乙烯);苯(溴);
乙炔(H2S);溴苯(溴)。
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而且均是10电子的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①A的电子式是
②加热条件下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C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④铝可以与B的某溶液反应,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最外层电子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8[来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其中子数为8,则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 Y的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名称为:
(3)T与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4)Z所在族元素的四种氢化物水溶液中,酸性最弱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5)T的同主族短周期元素M,M的氢化物与T的氢化物比较,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请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