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分)
I.大豆是两性花植物。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R、r基因控制下面是大豆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侏;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1)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 ,其比例为 。
(2)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II.绵羊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多胎,所生小羊中,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
(1)根据以上事实,说明是否为伴X遗传并说明理由;
(2)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写出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说明推理过程。
某研究小组按照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程序,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第一组:用纯种的灰身果蝇(B)与黑身果蝇(b)杂交,得到F1代,让F1代自由交配后,将F2代中的所有黑身果蝇除去,使F2代中的所有灰身果蝇再自由交配,产生F3代。
第二组:用纯种的高茎豌豆(D)与矮茎豌豆(d)杂交,得到F1代,让F1代自交后,将F2代中的所有矮茎豌豆除去,使F2代中的所有高茎豌豆再自交,产生F3代。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实验中F2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是;第二组实验中,F2代的显性性状中,杂合体的高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
(2)第一组实验中F3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第二组实验中F3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3)写出第二组实验P代到F2代的遗传图解:
(8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NaCl溶液(mL) |
1 |
|||
1% CuSO4溶液(mL) |
1 |
|||
1% Na2SO4溶液(mL) |
1 |
|||
蒸馏水(mL) |
1 |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
(1)从图中看出,体温调节的方式是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是。
(2)图中②激素名称是,①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
(3)如果用激素②饲喂正常动物,则激素①的分泌量的变化是。
(4)如果去除垂体对②的分泌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7分)2012年11月14日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在北京召开,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处在快速上升期,我国也面临着糖尿病大流行带来的巨大挑战。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如图表示胰岛素(一种蛋白质)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
(1)激素①是________;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②是由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
________。
(2)激素①与激素②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________作用,激素②的作用结果会影响激素①的分泌,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3)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激素②,未获得成功,由图可知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
。
图甲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结构中5表示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中的E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已知D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E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分解,这种药物即时效应是,F处的信号传递变化过程是,F处信号传递方向是。
(3)突触小体产生的神经递质是由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分泌,并通过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该过程属于细胞的功能。
(4)突触后膜E上的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