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
颖上
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
| 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
|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
|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
|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①。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②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③,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④,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瓶已罄罄:尽 |
| B.然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
|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果:实现 |
| D.出狱治装治:管理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他故遣之出/景翳翳以将入 |
| B.遭戆者于道/俨骖騑于上路 |
| C.主能言不能行乎/定乎内外之分 |
| D.戆者攘臂而前曰/而刘夙婴疾病 |
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甘迁谪以如归
| A.宁许以负秦曲 | B.赢粮而景从 |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 D.园日涉以成趣 |
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 A.②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⑥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杀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①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
(《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注:①圉:通“御”,防御。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青笑谢少年乃使谢僧还驴 | B.少年固强之固有以自异也 |
| C.愿勿罪也罪过数发 | D.以智数雄其党察数危窘矣 |
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② 吏捕逐不得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
| B.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
| C.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
|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
翻译下列句子
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
翻译下列句子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毛 子 传
【清】施闰章
毛甡,萧山人也,初名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曰“吾淳于髡也”。少与兄万并知名,人呼“小毛子”。
负才任达,善诗歌乐府填词。与人坦然无所忤。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一时诗人尝就甡问高下,甡略示次第,或闻而恶之,往往思中伤。甡又困诸生。家贫遭乱,佯狂,髡发缁衣走山泽中。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仇者摘其语以为谤诽,谋讦而杀之。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甡自以为无罪,虽数滨死无所害,益复不检备。仇者愤不得泄,乃胠其箧,发所著书焚之,又欲借他人事构之死。里中善甡者咸谓当出亡,相哭而别。于是之齐、之楚、之郑、卫、梁、宋间。尝登嵩山,越数峰,远望凄怆不能上,曰:“吾力衰矣。伤哉!贫且多难,吾安归乎?”
甡所为诗,率托之美人香草,以写其骚激之意,缠绵绮丽。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按节而歌,使人凄悦。游靖江,当垆冯氏者悦其词, 欲私就之。甡谢曰:“彼美不知我,直以我为狂夫也。”径去。过海陵,抵淮上,山阳令朱禹锡故善甡,为召诸名士词人毕集为欢。而吏部张新标父子嗜诗,有名园,中秋夜会客数十人,伎乐合作,甡倚醉扣盘,赋《明河篇》,凡六百余言。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甡虽处困穷,所至尝乞食;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
甡自少受知华亭陈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然跌荡文酒,颇不自惜。平生长于治《诗》,取毛、郑诸家,折衷其说,著《毛诗省篇》。今旧集多毁,存诗词若干卷,友人蔡大经为刻行于世。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甡年四十余尚无子,自言当以客游老云。
(摘自《施愚山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按验无实,得不坐坐:犯法获罪 |
| B.又欲借他人事构之死构:挑拨离间 |
| C.山阳令朱禹锡故善甡善:友好,亲善 |
| D.平生长于治《诗》治:从事研究 |
以下句子中,表明毛甡文才高超的一组是()
①与人坦然无所忤
②闲效元人作小词杂曲以自娱
③小词杂曲,亦复纵横跌宕
④及旦,则淮上诸家传写殆遍
⑤自是客淮数月,留连朋好不能去
⑥论者谓以沈宋之法, 行温李之词,时罕及者
|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甡因品评诗人的优劣而结怨于人,最后竟遭陷害,这表现了他“与人坦然无所忤”的性格特点,也暴露出陷害者的卑鄙、阴险。 |
| B.山阳令朱禹锡和吏部张新标父子都曾于中秋之夜召集众多名士与毛甡欢聚宴饮,可见他们对毛甡的才华赏识有加。 |
| C.毛甡从小就和兄长齐名,且受到陈子龙的知遇,他擅长经学词章,才华横溢,但大半生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
| D.毛甡纵情于作文、饮酒,虽然到了四处乞食的地步,但“至不当其意,虽招不赴也”,表现他的才子气质和风度。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多爱其才,昵就之,而亦以才见忌。
译文:
(2)宣城施闰章还自京师,见之,目为才子。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
|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 | 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
| 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
| C.若遇盗,当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
| D.果得盗葱者 如言果得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
|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
|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
|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
|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
|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
|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