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尝试在适宜的条件下制作果酒和果醋,在消毒后的锥形瓶中装入新鲜的葡萄汁后封闭通气口,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初期将温度控制在18~25℃,可见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开始时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的生物化学要在_____(细胞器)中进行,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4)与酵母菌相比较,醋酸杆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后期接种醋酸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可以说明醋酸杆菌_______________。
(5)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 ___和 __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____。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F1雌雄果蝇互交,F2的雄蝇中直刚毛直翅果蝇所占的比例是。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不含显性基因的果蝇胚胎时期死亡),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精巢内精原细胞中的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用A和a表示相应基因),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A.杂交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果预测:I 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II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III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一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
材料准备 |
数量(只) |
培养液的OD值 |
甲 |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 |
12 |
0.20 |
乙 |
正常组(未做手术) |
12 |
0.40 |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______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___________减少,使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降低所致。
下图A、B、C、D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A、B、C各图,除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请据图回答:
(1)A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B图Q点,造成各曲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预计C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图来说明,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图P点,在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造成X、Y、Z三曲线Q点后平行段差异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小麦置于密闭小室内,小室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用以调节CO2浓度,使其保持在0.03%。将其置于不同光强度条件下,分别测定小室内气体体积变化,测定结果如下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光强度(千勒克司) |
0 |
5 |
10 |
20 |
30 |
40 |
气体体积(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 |
-0.2 |
+0.4 |
+1.1 |
+1.5 |
+1.5 |
+1.5 |
本实验导致密闭小室体积变化的气体是_______,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度的增强,密闭小室这种气体体积逐渐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测定的是D图Y曲线,根据上表推测,图中的K值为_______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
请回答有关下图的问题:
(1)图中①~⑤所示的生物工程为。该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对的修饰或合成,对现有的进行改造,或制造出一种新的,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2)图中序号④所示过程叫做,该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于翻译过程的是(请将模板碱基写在前)
(3)若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则用的是技术(写出全称),该过程需要的聚合酶的特点是。
(4)若预期蛋白质欲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则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基因的首端必须有;且在图中⑨过程之前,要对精子进行筛选,保
留含性染色体的精子。
(5)为获得较多的受精卵进行研究,图中⑥过程一般用激素对供体做处理。为提高培育成功率,进行⑩过程之前,要对动物做处理。若图中的卵母细胞来自从屠宰场收集的卵巢,则其在⑧之前需进行体外培养到期方能受精。
(6)用胚胎分割技术处理发育到期或囊胚期的早期胚胎,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若是对囊胚进行处理,要注意将均等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