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高三某班同学以“关注两会”为主题,收看新闻,交流体会。请你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吧。
A组:调结构,促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海内外评论认为,两会将是中国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识的最好时机。
(1)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要求。
B组:汇民意,聚民声
“两会”代表和委员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收集网民意见等形式,使会场内外实现充分交流,民意源源不断汇聚成参政议政的力量。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15处修改。大会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首次写入城乡选举“同票同权”。迈出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一步。
(2)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淡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的。
C组:做“蛋糕”与分“蛋糕”
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3)试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做“蛋糕”与分“蛋糕”是政府的职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材料二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回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2)依据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知识,就着力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35年,我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配置 |
1978~1984年 |
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
1984~1988年 |
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88~1992年 |
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1992~2012年 |
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1)概括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有观点认为:“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弱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请你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在创建过程中,淄博市积极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题,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谈谈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体现了哪些方法论原理?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川省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岭南等其他地区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古镇在建设文化强镇过程中是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2013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
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43.9%、46.1%。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⑵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出台以上改革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⑶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文化礼堂历经风雨,成为农村社会时代潮流的记录者。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农村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文艺演出、技能比赛、排舞大赛、开蒙和成人礼仪已成为村民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学文习武蔚然成风;开设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浙江省政府把建设一千个农村文化礼堂列入2014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这是一项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举措,是建设经济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和政府以德立威、以勤出威、以情升威的一件实事。省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各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嵌入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即市场化、城镇化外力元素需求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注重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坚持勤俭办事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奢侈主义。文化礼堂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村民发挥着主体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精神家园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有关知识,阐述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