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 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 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 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1899年春大生纱厂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从中可以看出大生纱厂之所以能取得发展的原因有
① 原料充足 ② 劳动力低廉 ③ 政府扶植 ④ 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商鞅这一举措从本质上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战斗力 |
C.提高生产力水平 | D.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