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
(5)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受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以及反动宣传的影响,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进行的非法活动开始在新疆抬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起事端,在新疆境内制造了一系列破坏民族团结、引起民族关系紧张的事件。
(6)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材料分别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谈谈如何维护新疆的和谐稳定。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华为集团于1988年创立。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始终坚持“死死抓住核心技术”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华为拥有2.2万名雇员,其中46%属于研发部门;每年,华为至少拨出10%的销售收入投资研发。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所以它的产品思路不容易受人掣肘,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结合材料分析华为集团成功的原因。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不断创新。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建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千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做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3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3,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3,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相关知识,为政府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未来10年将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以保障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二:2011年民政部财政拔款支出总预算51696.45万元。其中教育支出2420万元,主要用于所属高校单位基础设施修缮及设备购置,对学生的补助支出,以及所属高校的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34.34万元,其中1.5亿元为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主要用于救灾帐篷等中央救灾物资采购支出。
材料三:2011年7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最新一轮降低进口关税,部分成品油、纺织品、干果、金属废料和未锻轧锌等33个税目纳入了降税清单。总体来看这一轮降低进口关税的亮点在于适应生产国际转移现实,满足国内需求,降低国内通胀压力。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