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抗震救灾、北京奥运、60庆典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理由。(8分)
(2)请用《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
(3)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等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人们只求奉献不讲索取,谈索取的人是可耻的。请从《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角度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表一:我国2002—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年度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城市居民 |
38.2 |
37.7 |
37.1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37.0 |
农村居民 |
47.7 |
46.2 |
45.6 |
47.2 |
45.5 |
43 |
43.1 |
43.7 |
43.0 |
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表二:我国2002—2010年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度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城市居民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17175 |
农村居民 |
2366 |
2476 |
2622 |
2963 |
3255 |
3587 |
4140 |
4761 |
515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材料一:去年以来,物价不断上涨已让老百姓感到钱包“吃紧”。从 食品中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到工业品中的“煤超疯”、“棉花掌”,各种商品价格轮番上涨。物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占了物价上涨总水平的70%。
2011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创2008年7月以来35个月的新高。食品价格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目前国内物价上涨主要是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另外,目前通胀压力的次要原因是资金流动性充足(有较多的货币投放量)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简要分析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消费品价格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某校高一(2)班以“发行人民币多好还是少好”为辩论主题展开了辩论:
甲方: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乙方: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发行人民币还是越少越好。
假如你是本班辩论会的主持人,你将怎样总结陈词?
有人认为:“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因此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