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两会”期间的民生热点话题,也是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曝出,低标水、问题羊肉、毒生姜,一拨接着一拨,让人不知该相信什么才是真正安全的。现在不仅是小商小贩生产的食品不安全,就连一些食品生产巨头也被曝出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 “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热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三个“最”,表现了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的决心,坚决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决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0年,中国的现代化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软肋”尽显,而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后,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材料一:中德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比较
国家 |
五年GDP平均增长(%) |
人均GDP(美元) |
GDP能耗(![]() |
德国 |
2.26 |
33099 |
1.72 |
美国 |
1.10 |
42067 |
2.62 |
中国 |
10.04 |
3782 |
12.87 |
材料二:根据IEA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2009年,中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软件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四个阶段。30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化不断取得突破。许多产品在各自重点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计算机认证资质的企业2348家,其中一级资质的企业148家,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企业203家。一批特色突出、品牌知名的骨干软件企业脱颖而出,瑞星、金山等企业的自主信息安全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价值规律作用的?
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随后,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我国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我国部分年份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 |
28.1 |
48.2 |
23.7 |
1990 |
41.7 |
41.0 |
17.3 |
2000 |
4.4 |
60.8 |
34.8 |
2006 |
5.6 |
55.6 |
38.8 |
2007 |
11.7 |
49.2 |
39.1 |
材料二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情况(1995年)
不同类型国家 |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 |
发达国家 |
67.3 |
68.6 |
中等收![]() |
50.0 |
51.2 |
低收入国家 |
30.7 |
30.4 |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材料一表明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比较,主要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3)材料三提出了“三个转变”,结合材料一2006年、2007年两年三大产业调整情况,试说明突出体现了怎样的转变?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怎样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