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 △H<0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理是原来的,则N2的转化率a1=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    a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在t3~               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
N2(g)+2O2(g)=2NO2(g)   △H=+67.7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
若每9.2gNO2和Na2F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某单质A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如下的转化:
(1)若A在常温下是气体,其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A是(写化学式),该氢化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2)若A在常温下是黑色固体,C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是(写化学式)
(3)若A在常温下是银白色固体,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则C是(写名称)
(4)若A在常温下是黄色固体,D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
①推出B是(写化学式);
②写出B→C的反应方程式:
③若将B通入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能观察到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④若将B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有沉淀生成,若要使其产生沉淀,可往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某气体,该气体可能是(填编号)

A.H2 B.Cl2 C.NH3 D.CO

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来检验氨气,现要制得2.24L(标况)氨气,理论上需要氯化铵固体g。(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Cl-35.5)

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
(1)写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以上哪个反应属于氮的固定?(填编号),请写出工业固氮的化学方程式

新制氯水呈色,说明氯水中有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填现象)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会首先变红,但很快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性,氯水光照后,颜色,溶液的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己知A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A~H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A、C、D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如下关系:M(A)+M(D)= M(C);已知C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和F、A和H在浓硫酸存在下共热,分别得到有机产物K和J,K和J分子中除苯环外,都含有一个8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和J的关系满足(填序号)
A同类物质 B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反应②
反应④
(5)同时符合“①1mol该物质能和3mol NaOH反应②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银单质”两项要求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____ 种,任写出其中的一种的结构简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