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回答第20-22题。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这里所说的“扩张性的文明”是指
A.商业革命推动世界的沟通 |
B.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 |
C.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 |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
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
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
B.贸易自由化开始从欧洲向世界普及 |
C.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 |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
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
B.《反共产国际协定》 |
C.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D.签署《慕尼黑协定》 |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
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
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
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
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
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
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
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
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A.爱国主义倾向 | B.复仇主义倾向 |
C.种族主义倾向 | D.沙文主义倾向 |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
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