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究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资料,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
资料一 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资料二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资料三 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如果请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拆迁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5分)
(2)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5分)
(3)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加快城市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
材料二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1)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挤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材料什么是企业的制胜之道?香港股市怪杰林森池的答案是六个字——市场经济专利。而所谓市场经济的专利,强调的是两点——第一,有着不可取代的具专利性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两者的结合决定了公司的前景。具体来说,企业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政府的产业导向,要有持续领先、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广阔的市场空间;合理的企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布局;积极进取的管理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等等。
结合材料,阐明企业制胜之道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
材料二: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反对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每一门自然科学都有它的人文价值,如果一名理科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缺乏丰厚的社会科学及人文文化的底蕴,不可能在有关的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样,如果一名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知之甚少,不仅影响今后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支持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人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人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适合学文科,有的适合学理科,有的适合学艺术,不能搞一刀切,应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更加需要的是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实行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专门型人才。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2)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请结合各自的看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3)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请你谈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个人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经济意义。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如下:
会议名称 |
政府与市场关系 |
党的十五大 |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党的十六大 |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党的十七大 |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党的十八大 |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注: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基本上通过市场进行。
材料二: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如今,“顶层设计”已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改革政策的重要思维方法,新一轮改革深化的 “六十条”顶层设计的构想已经明晰。
(1)材料一蕴涵的认识论道理是什么?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你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由是什么?
(3)从执政党角度看,你认为党中央应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阅读图片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因此,防治雾霾天气,政府、企业、个人都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1)图片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启示?
(2)结合图片与材料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保护生态环境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3)结合图片和材料并从《经济生活》角度指出企业、个人应如何积极行动、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