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究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资料,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
资料一 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资料二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资料三 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如果请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拆迁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5分)
(2)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5分)
(3)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加快城市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5分)
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中华圆了民族独立梦 、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富强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族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 的共同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 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能够实现?( 10 分)
亚里士多德 曾说过 :“ 人们来到城市 , 是为了生活 ; 人们居住在城市 , 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 结合下列 A 市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 2012 年 A 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一览表
注:① 2008— 2012 年,我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 4%— 5%。 ② A 市 2012 年的实际利用外资中,其中制造业占 12.8 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占 5.2 亿美元。 A 市的外贸依存度(评估与衡量 经济开放度和对外依赖性的指标)从十年前的 56.2%提高到目前的近 110%。
材料二 2013 年, A 市政府针对本市现有状况,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将“健康呼吸、身心舒畅”作为生态人文建设的突破口,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倾力打造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改善人居创业环境,远离城“长”的烦恼。
(1)揭示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8 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 A 市失业率变化的经济意义,并根据“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为 A 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 12 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 A 市建设“ 宜居宜业 ” 城市的目标怎样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2 分)
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就本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10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于国际争端,中方历来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但是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就是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们绝不会退让。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任何外来威胁和压力都丝毫不能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意志。
请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
2013 年4 月20日 ,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 ,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最大努力抢救和医治受伤群众,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加强舆论引导,客观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
运用政党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怎样发挥领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掀起新一轮区域开发开放热潮。山东省提出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东部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