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进步重要的动力。回答12~16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
| A.制定俸禄制 | B.实行三长制 | C.迁都洛阳 | D.颁布均田今 |
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 A.梭伦出生于普通公民家庭 | B.雅典没有实行过君主制 |
| C.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 D.拥有和平的周边环境 |
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 | B.发展工商业 |
| C.改革科举制度 | D.改革政府机构 |
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减少耕地面积 ④以工代赈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相比改变了
①公有制规模 ②劳动态度 ③所有制形式 ④经营方式
| A.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
|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
|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
|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新世纪头十年,地球未按照美国愿望转》中指出:“十年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表明( )。
| A.美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 |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 | D.世界政治多极化形成 |
2011年12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而源自2000年的朝韩离散家属互访活动,有利于半岛局势的缓和,令世人瞩目。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 B.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 |
| C.家属的重逢是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 | D.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缓和 |
2011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美国资深战略家、88岁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建议中国:展开“胡锦涛计划”,援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发挥当年“马歇尔计划”之效用,并借此令中国成为全球领袖国家。基辛格在此强调的“马歇尔计划”之效用指的是 ( )
| A.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渗透 | B.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
| C.实现欧洲经济的复苏 | D.在政治上控制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