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朝鲜问题。并大胆起用郑氏降将施琅进剿台湾,举朝认为施琅“去必叛”,康熙帝仍坚信施琅“熟悉彼地利、海寇情形”,力排众议
起用施琅。澎湖之战后,郑克塽投降,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该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康熙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
| B.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
| C.清朝的版图最终奠定 |
| D.施琅忠君爱国 |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一下提供的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⑴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⑵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⑶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的改进
⑷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 A.⑴⑵⑶⑷ | B.⑴⑵⑶ | C.⑴⑶⑷ | D.⑴⑶ |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
|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
| C.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吠亩之勤”的记载 |
|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的“始作牛耕”的记载 |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商周 | B.春秋战国 | C.唐末宋初 | D.元末明初 |
下面为古代中国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
| A.浑仪 | B.翻车 | C.造纸术 | D.数学 |
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98DF的仓窖,他可以参考( )
| A.《九章算术》 | B.《黄帝内经》 | C.《授时历》 | D.《石氏星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