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这段材料的作者应该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孙中山 | D.康有为 |
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
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
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
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条新道路指的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
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