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 I.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图中淀粉转变为B需要的酶有 ,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B物质的过程需要 等条件,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肌肉细胞,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层生物膜。
(2)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
(3)人体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会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Ⅱ.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激素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着重大意义。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能,以下是与人体体液免疫有关的一些细胞:
①造血干细胞②吞噬细胞③B淋巴细胞④效应B细胞⑤记忆细胞。
A.以上细胞中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有 。(填序号)
B.抗原再次进入人体,能被上述细胞中的 识别。(填序号)
C.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填序号)
D.效应T细胞与体液免疫也有关系,因为其产生的 可以增强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
(2)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①在上述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以上装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下面表示胰腺细胞合成胰蛋白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图中决定②的密码子是。
(2)在胰腺细胞中,与胰蛋白酶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Ⅱ。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每万人中的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 |
有甲病、无乙病 |
有乙病、无甲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男性 |
279 |
250 |
6 |
4465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主要理由是。
(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扩大调查范围,多取样本;针
对有患者的家庭调查;绘制家庭系谱图来判定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下图是该小组的
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
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III10的基因型,如果IV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
几率。
Ⅰ。下图甲是某种动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是该动物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与叶肉细胞相比较,区别在于__________ 。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感到酸痛,这是由于葡萄糖在细胞的[ ](填序号)结构中产生了乳酸的结果。
(2)如果乙是甲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参与这一过程的无膜结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及名称)。
(3)根据乙图在方框中绘出形成该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期)的示意图,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Ⅱ。下图表示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除了表示出来的反应之外,还应该有的一个反应是。
(2)C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呼吸,图中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3)将植物培养在各种条件都很适宜的情况下,突然撤去光照,图中C3的含量将会突然。
(4)在适宜条件下,长满蔬菜的密闭的温室大棚内经过一昼夜后,CO2浓度将会。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
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
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
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观察下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HIV病毒正在侵入B,则B最可能是____________细胞。
若该细胞被大量杀死,将对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2)若B细胞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A细胞与B细胞密切接触,使B细胞裂解死亡,则
A 是____________细胞。
(3)若A是B分泌出来的某种免疫球蛋白,则B是 ______细胞。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
[1]______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有________。(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
[2]应该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受
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物质。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
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
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
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
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