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农民老有所养即将变为现实。新农保的到来,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特大喜事。它标志着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完全依赖家庭养老的模式即将成为历史,其意义堪比2006年正式取消延续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这一重大惠农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是拉动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要求,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谈谈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年年出台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支农惠农政策的正确性。
材料三  开展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惠农政策,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只要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领取基本养老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3)结合材料三,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走基层的文化才能走进民心”。

“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免费午餐”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不到半年,筹款近1700万元,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慈善行为成为了“草根”阶层的道德竞赛,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如何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将大量计算机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计算资源池,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需求远程享受服务器的强大功能。这种全新的信息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计算,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材料一:云计算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进入云计算时代,个人电脑等终端,将不再需要很高的配置,大量的数据处理功能将交给云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提高用户业务的敏捷性和动态性。
材料二:云计算对IT资源的集中和整合使用可以减少设备规模,降低设备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云计算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力量,可以驱动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缩短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周期,从而推动中国整体IT业产值的大幅提升。
(1)结合上述图示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云计算”可能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和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云计算”为什么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材料三: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哄而上投资过热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引导,有可能造成昂贵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大型企业有差距;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在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尚未健全,信用水平等监管力度相对滞后,市场环境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计算的发展。
(3)请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如何扮演好政府角色。

图一:所谓居民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内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

注: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0%。
图二: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与“十二五”规划目标
类别
指标
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均增长
十二五期间(2011-2015)
年均增长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7.5
7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
>7

(1)请根据图二回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规划目标在“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有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2)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结合图一,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十二五”期间经济规划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的合理性。
(3)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从立法、监管、诚信等环节入手,为我国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不断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请分析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诚信环节入手的经济学理由。(三个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写即可)

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经济学理由
从立法角度入手

从监管角度入手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亿元,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请运用政治常识 “前言和第一课人民政权 人民当家”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